山西日报讯(记者马占富)“朔州市就业创业中心安排公益性岗位,帮助我实现了就业。”7月28日,在朔州市残疾人联合会,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刘艺伟告诉记者。朔州市聚焦就业困难群体,紧紧围绕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,搭建过渡性就业桥梁,用政策温度织密民生保障网络。
该市将公益性岗位作为稳就业的“压舱石”,2024年以来,全市联动推进岗位开发:山阴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拓宽援助范围,两年招聘200人;朔城区专项招录89名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填补窗口服务缺口;市直机关累计安置150名特殊群体就业,涵盖大龄失业人员、低保人员、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、就业困难的退役军人等八类就业困难人员,实现“应保尽保”。同时,岗位开发紧扣“托底线、救急难、临时性”属性,既填补了基层服务空白,又为困难群体搭建了过渡性就业桥梁。
公益性岗位不仅是就业“缓冲带”,更是人才培育的“练兵场”。各用人单位通过实地操作实训、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,帮助公益性岗位人员提升服务能力与职业素养。大量公益性岗位人员凭借基层历练优势,实现更高质量就业。这种“实践+成长”模式,为社会输送了熟稔基层的实用人才,实现了“短期就业有保障、长期发展有潜力”的良性循环。
同时,该市梳理群众办事堵点,推行了“一次性告知”“限时办结”制度,动态优化工作流程,让就业援助服务更贴民心。从政策落地到群众受益,公益性岗位真正成为兜底保障的“安全网”、职业发展的“跳板石”,为就业困难群体撑起一片希望蓝天。
博星优配-博星优配官网-配资正规炒股配资门户-惠州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