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幸福娃
很直观的一段话,张爱玲在《小团圆》中写道:“雨声潺潺,像住在溪边,宁愿天天下雨,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。多少人的成长,始于为别人的敷衍找尽借口,终于为自己的清醒掐灭最后一盏幻想的灯。”
世界有时太过坚硬,现实有时太过锋利,我们本能地在自己的心上盖起一层薄纱。
承认不被爱、不被看重、不被珍视,那痛苦如同直面刀刃的寒光。
于是我们悄悄躲进“下雨”的借口里,宁愿相信是天气阻隔了相见,也不愿面对那扇其实从未为你打开的门。
这借口如此体贴,它不声不响地护住了我们最脆弱的尊严,在风雨飘摇中为我们撑起一把自欺的伞。
可实际上,这伞终究是纸糊的,经不住真实风雨的反复冲刷。
自我欺骗如同饮鸩止渴,初时微甜,后患却渐渐显露狰狞。
我们在内心编织的故事,不知不觉中开始占据我们真实的空间与时间。
那被我们不断粉饰的期待,像藤蔓般缠绕住我们的心,渐渐勒紧,让我们的视野变得狭隘,呼吸变得艰难。
我们为别人找的每一个借口,都如同悄悄从自己真实人生中抽走的一块砖。
我们耗费心力维持的幻象,逐渐成了我们亲手构筑的牢笼。
我们站在笼中,却忘了笼子外面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,那里有真实的光线,真实的空气,有真正值得奔赴的人和事。
幻象的茧房越厚,我们真实生命的力量便越薄。我们被自己虚构的剧情困住,几乎忘了生活还有另外的剧本。
直到某个无法逃避的瞬间到来——那被轻描淡写敷衍过去的约定,那被有意无意忽略的真心,那堆积如山却从未兑现的承诺……
终于,最后一根稻草落下,压垮了那摇摇欲坠的借口之塔。
那一刻,不是狂风暴雨,也不是电闪雷鸣,反而常常是死一般的寂静。
我们终于听见了内心深处那声被压抑太久的叹息,那声清晰而决绝的断裂——是幻想之灯熄灭的声音。
灯芯燃尽,灯油枯竭,最后一点摇曳的微光终于归于沉寂。
张爱玲笔下那“掐灭最后一盏幻想的灯”的手,是我们自己的手。
那动作带着迟来的清醒,也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勇气。这勇气并非天生,而是幻象累积到无法承受之重后的必然决堤。
灯灭之时,眼前骤然陷入黑暗。这黑暗令人窒息,却也前所未有的澄澈。
当所有借口编织的幻影消散,当所有为他人开脱的理由耗尽,那被遮蔽已久的真实,终于赤裸裸地站在了聚光灯下。
这真实或许坚硬,或许冰冷,或许带着伤疤,但它是无可辩驳的。它不再需要你费力解释,不再需要你苦心粉饰。它只是存在,如同大地本身的存在。
这清醒的痛,是成长的阵痛。这掐灭灯火后的黑暗,是破茧前的必经通道。
当我们的眼睛终于适应了这没有幻象滤镜的世界,我们才第一次真正看清——看清他人的位置,看清关系的本质,更看清自己真正的位置与价值。
我们终于从“宁愿天天下雨”的被动等待中挣脱出来,看清了那条并非因雨受阻,而是一直未被踏足的路。
此刻,我们才真正有能力去判断:什么值得坚守,什么必须放手;什么值得奔赴,什么应当告别。
雨声终会停歇。
当借口耗尽,当幻想的灯一盏盏熄灭,我们终于走出那间被“雨声”困住的心房。
世界或许并不因此变得温柔,但我们的双脚终于踏在了真实的大地上。
我们不再需要那虚构的伞,因为我们已然看清了风雨的形状,也拥有了穿越风雨的勇气与力量。
那被我们掐灭的,不是光,而是遮蔽真实光芒的迷雾。
那盏灯熄灭之后,我们才真正睁开双眼,看见了属于自己的、无需借口的晴朗天空——那是一种不再需要解释的坦荡,一种不再需要编织的生命真实。
从此,我们不再将他人敷衍视为天意,不再为缺席寻找天气的借口。生命无需在虚构的雨中跋涉,当幻想的灯熄灭,真实的道路才真正铺展在脚下。
你听,那雨声真的停了。
博星优配-博星优配官网-配资正规炒股配资门户-惠州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